花生(学名:Arachis hypogaea)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,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。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是成功种植的关键。
花生是全球第四大油料作物,每年种植面积超过2600万公顷,主要分布在亚洲、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
花生富含蛋白质(约25%)、脂肪(约45%)和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,是优质植物蛋白和健康脂肪的重要来源。
花生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原料,还广泛用于食品加工、饲料生产等领域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
花生根据生长习性和植物形态主要分为两类:普通型花生和珍珠豆型花生。普通型花生植株较高,生长期较长;珍珠豆型花生植株较矮,生长期较短,适合密植。
花生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五个主要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和管理要求。
从播种到第一对子叶出土并展开,通常需要7-10天。这一阶段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,温度保持在20-25℃为宜。
从播种到第一对子叶出土并展开,通常需要7-10天。这一阶段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,温度保持在20-25℃为宜。
从第一对子叶出土到始花,一般需要25-35天。此阶段根系发育迅速,应控制土壤湿度,促进根系下扎,防止地上部分徒长。
从第一对子叶出土到始花,一般需要25-35天。此阶段根系发育迅速,应控制土壤湿度,促进根系下扎,防止地上部分徒长。
从始花到50%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,持续25-35天。花生是地上开花、地下结果的作物,这一阶段要保证光照充足,土壤疏松,以利果针入土。
从始花到50%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,持续25-35天。花生是地上开花、地下结果的作物,这一阶段要保证光照充足,土壤疏松,以利果针入土。
从50%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%植株出现饱果,一般需要40-50天。这是花生生长最旺盛的时期,需要充足的水分、养分和光照。
从50%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%植株出现饱果,一般需要40-50天。这是花生生长最旺盛的时期,需要充足的水分、养分和光照。
从50%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,约需30-40天。此时应控制水分,避免烂果,促进荚果成熟饱满。
从50%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,约需30-40天。此时应控制水分,避免烂果,促进荚果成熟饱满。
花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,了解这些特点对于科学种植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。
花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地上开花、地下结果。花生的花在开放后,花柄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,在地下发育成果实。这一特性使得花生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。
花生是喜温作物,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℃,最适温度为25-30℃。整个生育期需要充足的光照,日照时数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荚果发育。
花生的需水规律呈现"两头少、中间多"的特点。发芽期和饱果期需水量较少,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水量较大,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70%以上。
花生适宜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。土壤黏重会影响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,土壤pH值以5.5-7.5为宜。
根据花生的生长特点,科学种植管理是获得高产的关键。以下是花生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。
选择地势高、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的沙壤土。前茬作物收获后,及时深耕25-30厘米,结合整地施足基肥。
根据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。北方地区宜选择生育期较短的珍珠豆型品种,南方地区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普通型品种。
播种前晒种2-3天,以提高种子活力。用种衣剂或杀菌剂拌种,预防苗期病虫害。
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5℃以上时即可播种。北方春播花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南方春播花生可适当提前。
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密度。一般珍珠豆型花生每亩1.2-1.5万穴,普通型花生每亩1.0-1.2万穴,每穴播2粒种子。
花生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,一般进行3-4次。第一次在齐苗后,第二次在团棵期,第三次在封垄前,结合培土进行。
花生追肥应掌握"前促、中控、后补"的原则。苗期追施氮肥,促进幼苗生长;花针期增施磷、钾肥,促进开花下针;结荚期根据长势适当追肥,防止早衰。
花生需水规律是"两头少、中间多"。发芽期和饱果期适当控水,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。雨季注意排水,防止积水烂果。
花生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、锈病、根腐病、蚜虫、蛴螬等。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,包括选用抗病品种、合理轮作、化学防治等。
花生成熟的标志是茎叶转黄,中下部叶片脱落,荚果果壳硬化,网纹清晰。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。
| 生长阶段 | 时间 | 生长特点 | 管理要点 |
|---|---|---|---|
|
发芽期
|
7-10天
|
种子吸水膨胀,胚根突破种皮,子叶出土展开
|
保持土壤湿润,温度控制在20-25℃,及时查苗补苗
|
|
幼苗期
|
25-35天
|
根系快速生长,主茎和分枝不断分化,花芽开始分化
|
控水促根,中耕除草,防治苗期病虫害,追施苗肥
|
|
开花下针期
|
25-35天
|
大量开花、下针,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
|
保持土壤湿润,追施花针肥,培土迎针,防治病虫害
|
|
结荚期
|
40-50天
|
果针入土形成幼果,荚果迅速膨大,营养生长达到高峰
|
重施结荚肥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,控制旺长,防治叶斑病
|
|
饱果成熟期
|
30-40天
|
荚果充实饱满,茎叶逐渐衰退,光合产物大量向荚果转移
|
适当控水,防止烂果,根外追肥,防治早衰,适时收获
|
以下是花生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,帮助你解决种植中的困惑。
花生黄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常见的有:
解决方案: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,如补充微量元素、防治病虫害、改良土壤、合理浇水等。
花生空壳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:
解决方案:增施钙肥和硼肥,改良土壤,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。
花生徒长是指植株生长过旺,节间细长,叶片薄而大,容易倒伏,影响产量。主要原因是:
解决方案:控制氮肥用量,合理密植,保证光照充足,适当控水。对徒长严重的地块,可在盛花期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,如多效唑等。
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:
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。
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,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。
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用50%辛硫磷乳油拌种,或在播种前用毒土处理土壤。
防治原则:坚持"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"的方针,采取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。